0574-63040888
中医科普 | 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!夏季脾胃病多发,莫忘养护脾胃!
发布时间:2024-05-22 13:54  本文来源: 慈溪蓝十字脑科医院

   进入夏天,不少人有这样的体验:容易疲劳,懒懒的没力气,食欲不好,头晕胸闷,多汗烦热,口苦欲饮,胃肠不适,脘腹疼痛,恶心呕吐,失眠多梦,怠惰嗜卧,大便不调,形体消瘦等。对此大家常感到奇怪,入夏后肠胃怎么就变“脆弱”了?

   中医认为,脾胃为后天之本,出现这种“夏季病”,脾胃不和是重要原因。那么脾胃不和究竟是怎么回事?应该如何调理呢?

   什么是“脾胃不和”?

   胃主受纳,脾主运化;胃气主降,脾气主升,二者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。脾胃不和,是指脾胃不能很好地相处合作了,也就是脾胃的运化与受纳,以及升清与降浊发生了故障。

   常见脾胃病证型

   胃阴虚证

   表现为胃脘嘈杂、饥不欲食、隐隐灼痛、干呕、呃逆、口燥咽干、大便干结、小便短少、舌红少苔乏津、脉细数。本证多因热病后期,胃阴耗伤;或情志郁结,或吐泻太过,或过食辛辣、香燥之品,过用温热辛燥药物所致。

   脾胃湿热证

   表现为脘腹胀闷、纳呆、恶心欲呕、口中黏腻、渴不多饮、便溏不爽、小便短黄、肢体困重,舌质红、苔黄腻,脉濡数或滑数。本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、喜食油腻辛辣食物、过度饮酒所致。

   脾气虚证

   表现为食少纳呆、脘腹胀满、食后胀甚、饥时饱胀、大便溏稀、肢体困倦、神疲乏力、少气懒言、面色淡黄或萎黄,舌淡苔白,脉缓或弱。本证多因饮食不节、太过劳累,或忧思日久、素体虚弱、年老体衰、大病初愈、调养失慎等所致。

   脾阳虚证

   表现为食少、腹胀、腹痛绵绵、喜温喜按、畏寒怕冷、四肢不温、面白少华或虚浮、口淡不渴、大便稀溏,甚至完谷不化、小便短少,舌苔白滑,脉沉迟无力。本证多因脾气虚进一步进展,或因过食生冷、过用苦寒药物,或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,火不生土所致。

   寒湿困脾证

   表现为脘腹胀闷、口腻纳呆、泛恶欲呕、口淡不渴、腹痛便溏、头身困重,舌淡胖、舌苔白滑或白腻,脉濡缓或沉细。本证多因淋雨涉水,居住环境潮湿,气候阴雨;或由于过食生冷瓜果、喜食肥甘厚味所致。

   中医调养有妙招

   中药内服

   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,辨出脾胃虚寒、脾胃湿热、寒湿犯胃、肝气犯胃等不同证型,并开出个体化的中药汤剂供患者服用。常用中药包括山楂、青皮、木香、半夏等。山楂入脾、胃经,具有健胃消食、行气散瘀、化浊降脂的作用;青皮入肝、胃经,具有疏肝、消积化滞的作用;木香入脾、胃经,具有行气止痛、健胃消食的作用;半夏入脾、胃经,具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的作用。

   中医外治

   中药沐足

   足部有三阴、三阳之经脉,运用中药足浴能促进气血运行,有助于疏通经络气血、健脾安神、调节脏腑功能。足浴常用药物有艾叶、红花等。

   艾灸

   艾灸具有温中散寒、扶正祛邪的作用,艾灸脾俞(在背部,第11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)、胃俞(在背部,第12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)、中脘(在上腹部,脐中上4寸,前正中线上)、神阙(在上腹部,脐中央)等穴位,可以祛除寒气,强健脾胃。

   刮痧

   刮痧通过在局部经络进行反复刮动、摩擦,促使皮肤出现出血点,可活血祛瘀、疏通经络。脾虚者刮痧可选阿是穴(局部痛点)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。

   穴位按摩

   推荐两个常用的健脾穴位:中脘和足三里。中脘在上腹部,脐中上4寸,前正中线上,具有和胃健脾、降逆利水的功效。操作时用掌根按揉2~3分钟,每天操作1~2次。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,是脾胃保健要穴。可用拇指的指腹端按揉此穴或握拳用指间关节叩击此处,每日2~3分钟。

   温馨提醒: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面诊中医专家后,根据个体体质差异,进行辨证调理。

   食疗调脾胃的方法

   中医讲究药食同源,有些食物不仅可吃,还有调理作用。脾胃虚弱的人饮食调理上应以补中益气、健脾化湿为原则,多选入脾胃经、具有健脾补气功效的温补性食材,例如粳米、芡实、山药、莲子、茯苓、桂圆、荔枝、樱桃、牛肉、鸡肉、鲤鱼、鲫鱼等等。

   而性质偏寒凉的食物,如冷饮、绿豆、冬瓜、苦瓜、西瓜、柚子等则不宜多吃。

   下面推荐两款食疗方

   蒸山药

   【材料】鲜山药100g。

   【吃法】取鲜山药100g,洗净后蒸或煮30分钟,然后蘸白糖吃。

   【功效】滋补脾胃的食物首推山药,其性平、味甘,主治伤中,补虚羸,可除寒热邪气、补中、益气力。蒸山药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体弱无力。

   芡实薏米粥

   【材料】薏苡仁、芡实各15g,粳米100g。

   【做法】取上述材料共入锅中,加水适量,煮成粥食用。

   【功效】芡实具有益肾固精、补脾止泻、祛湿止带的功效,素有“水中人参”的美誉。薏米有补脾健胃的功效,《本草经疏》载其“味甘能入脾补脾”。芡实薏米有益气健脾、补中止泻的功效。适用于中老年人消化不良的腹泻便溏、全身无力、心悸气短等。